作者:汪珮容 2016/8/04
症狀:大拇指與手腕附近一用力就很痛怎麼辦?
【認識媽媽手】
如果反覆虎口張合的動作或大拇指/手腕單點施力過久,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肌腱滑動空間變小形成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醫學上稱為「狄魁文氏症候群」。
典型症狀是大拇指側局部出現腫脹、緊繃、疼痛,甚至卡住的感覺,尤其清晨起床最嚴重明顯。平日連擰毛巾、寫字、夾菜、翻書、轉瓶蓋、用大拇指比「讚」或滑手機等稀鬆平常的動作也無法隨心所欲。
建議先向骨科或復健科醫師諮詢,經檢查確診後配合藥物或注射治療。急性期48小時內請局部冰敷,之後紅腫熱痛消退後才開始熱敷,以減少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一有時間休息時請穿戴具支撐性的媽媽手護腕或職能治療師製作的手部副木,使大姆指關節維持在放鬆的姿勢,得以休息,減少腫脹發炎及疼痛情形。第一次穿戴副木時,穿戴30分鐘後須脫下檢查皮膚狀況,若有不適需拿回去請職能治療師調整,每次穿戴不超過2小時。
改善或預防媽媽手可配合伸展運動與肌力運動:
伸展運動: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握拳後將手肘伸直與肩同高,注意讓大拇指包在拳頭裡面。接著讓拳頭往地面,慢慢地向地板的方向下拉,感覺肌肉與肌腱有拉緊的感覺(微酸的感覺),並維持10-15秒。重複5-10次,至少早晚各做一回合。

肌力運動:
-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將手垂在桌子外緣,手握裝水保特瓶或是手持沙包(注意大拇指朝向天花板),動作時漸漸將保特瓶或是沙包慢慢上舉,維持此姿勢5-10秒,接著放鬆休息。至少重複5-8次,早晚各做一回合。
-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使用橡皮筋套在打拇指與食指上面練習虎口打開,用力維持10-15秒。至少重複5-8次,早晚各做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