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顧

作者:侯春茹 2016/12/3

組織長時間受到過度的壓力而導致組織潰瘍,稱為壓瘡。

一、壓瘡發生的徵象

1.早期的警告徵象:我們可以觀察受壓皮膚的顏色和溫度變化。

皮膚徵象

描述

局部缺血性的蒼白

因壓力造成組織的血流阻塞,導致受壓的部位其皮膚的顏色比正常的皮膚蒼白。

反應性充血

當組織受到的壓力被移除時,受壓的部位會出現反應性充血,其皮膚的顏色比周圍正常組織還紅,反應性充血通常會在10到15分鐘內消失。

 

2.壓瘡發展的階段:下表列出壓瘡發展每一期的皮膚和組織之表現

階段 描述
表皮 變紅的區域;可能出現青腫,但皮膚完整性沒有破損;手指輕壓皮膚會導致蒼白。
真皮 皮膚表面破損,暴露出真皮層以及周圍的區域變紅;可能會出現漿液狀的液體;如果感覺神經未受損,可能會出現痛的感覺。
皮下組織 潰瘍的深度達皮下組織;可能會出現漿液狀的液體或化膿;潰瘍邊緣明顯且周圍發紅和硬化。
皮下脂肪 受損擴大到皮下脂肪;小血管血栓形成和感染,合併脂肪壞死;深部筋膜暫時性地阻礙壞死往下發展。
肌肉和骨骼 壞死區域穿透深部筋膜,肌肉硬化快速地發展;可能涉及關節和體腔;多個瘡可能會連在一起。

 

3.壓瘡風險因子的評估:壓瘡風險的評估是複雜的,因為它牽涉許多危險因子。

(1)1989年Levine將危險因子分類為:

l  外部因子:壓力、剪力、摩擦力、濕度、皮膚溫度;

l  內部因子:移動性、活動度、精神狀態、失禁、知覺的感知、年齡、營養、抽菸;

l  心理社會因子:社會經濟因素、自我照顧、家庭狀況、生活方式、健康信念、衛生習慣、病人知識。

(2)1987年Braden和Bergstrom將壓瘡的危險因子分類為兩個決定因素:

l  壓力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包括移動性降低、活動力下降、知覺的感知下降;

l  皮膚和它的支持結構的耐受度:包括濕度上升、摩擦力增加、剪力增加、營養降低、年齡增加、小動脈壓力下降、其他假設的因素(細胞間隙異體的流動、情緒壓力、抽菸、皮膚溫度等)。

下圖整合這些學者所提出的壓瘡危險因子,照顧者若能了解這些危險因素,相信在照顧個案上更能儘早排除危險因子,以避免壓瘡的發生。

sore

二、什麼人容易發生壓瘡

l  長期臥床的病人

l  脊髓損傷患者

l  老年人

l  大小便失禁的病人

l  骨科病人

l  加護病房病人

三、如何預防壓瘡發生

1.翻身與擺位:為了降低組織受壓的時間長度,照顧者應幫個案每2小時翻身一次,重新擺位並在容易產生高壓力的身體骨頭突出處擺放減壓枕,例如小枕頭、毛巾、L形枕等,請參考參考本協會生活照顧知識—翻身擺位

2.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大小便失禁的個案應避免皮膚長時間潮濕,以及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滋生細菌。

3.床單應鋪平,避免產生皺摺,皺褶會造成皮膚局部壓力增加。

4.使用移位板或移位機幫個案移位,應避免使用拖拉的方式,拖拉會使得皮膚與床單相互摩擦而導致破皮。

5.使用防壓瘡的設備

l  防壓瘡氣墊床

l  防坐瘡坐墊

l  移位板

l  移位機

 

註:在2016年四月,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NPUAP)宣布將常用的『壓瘡pressure ulcer』這個字改名為『壓傷pressure injury』。

 

延伸閱讀:

l  壓瘡發生的原因

l  生活照顧教學──翻身

l  生活照顧教學──仰臥擺位

l  生活照顧教學──半坐臥擺位

l  生活照顧教學──端坐臥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