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顧

作者:侯春茹 2016/12/21

一、感染的傳播途徑:瞭解致病菌的傳播途徑,能協助預防感染。

傳播途徑 描述
接觸傳染

可分為3種方式:

l  直接接觸:身體直接接觸另一人而成感染,例如性病、愛滋病。

l  間接接觸:與汙染的物品接觸而造成傳染,例如諾羅病毒。

l  飛沫傳染: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微生物散播到空氣中,在2~3呎內傳給另一人,例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

空氣傳染 病毒或細菌懸浮於空氣中,藉由塵埃或呼吸微粒,在較遠的距離(1公尺以上)吸入宿主的肺中,例如肺結核。
食物和水的傳染 感染源是已被汙染的食物、飲水等,例如沙門氏桿菌、諾羅病毒。
病媒傳染 藉由昆蟲攜帶微生物而傳播,例如白線斑蚊傳播登革熱、瘧蚊傳播瘧疾。

 

二、預防感染之方法

1.洗手:利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是最簡單的方法。在照顧個案之前和之後都應洗手,例如取用或處理食物之前、傷口換藥之前後、大小便之後、更換衣物前後等都要洗手。請看第三點洗手步驟

2.盥洗用品:家庭成員應有自己的毛巾、牙刷、漱口杯和盥洗用具,不可共用。

3.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身體清潔,應經常洗澡、洗頭和刷牙。

4.用手掩住口鼻或戴口罩:當咳嗽、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以避免飛沫傳染。口罩亦可以保護照顧者,避免其口腔或鼻黏膜曝露於病人的血液或體液中。

5.食材應清洗乾淨:在給個案吃生水果或蔬菜之前,需先徹底清洗乾淨。

6.烹調器皿和食具應清潔乾淨。

7.注意個案居家環境清潔,避免孳生病媒蚊、老鼠、蟑螂等。若環境被污染時,可用5.25%次氯酸鈉(漂白劑)以1:10稀釋溶液消毒環境。

8.維持身體足夠的營養,均衡飲食,以抵抗微生物入侵。

9.戴手套:若照顧者雙手皮膚有傷口或接觸感染性的物品,應戴手套保護自己和個案。

 

三、洗手步驟

      致病菌會經由一人的雙手傳給另一人,因此照顧個案之前或之後,均應特別注意洗淨雙手,正確的洗手技術是降低感染散佈的方法之一。洗手口訣:濕、搓、沖、捧、擦

1. 指甲需修短並脫除手錶及手上飾物。

2. 將衣袖捲到肘關節上方2吋。

3. 濕:打開水龍頭,沾濕雙手,關水龍頭,按壓1~2滴洗手乳在手上。

4. 搓:雙手互相摩擦搓揉,搓手心、手背、手指縫、指尖及手腕上2吋(每個部位至少搓洗5~10下)搓揉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搓揉口訣

圖例

(手心):雙手手心互搓5~10下。

 inside s

(手背):每隻手背各搓5~10下。

 outside s

(四指間指縫):兩隻手指相互交叉,互搓5~10下。

 fold s

(手指縫):兩隻手手指交握,搓揉5~10下。

 bow s

(虎口指縫):用一隻手掌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搓揉5~10下。

 thumb s

(指尖):一隻手的五個指尖立在另一隻手手心上,以旋轉方式搓5~10下。

 fingertips s

(手腕上2吋):用一隻手掌握住另一手的手腕,搓揉5~10下。

 wrist s

5. :搓洗完畢後,打開水龍頭,雙手置水龍頭下,以交互搓揉沖洗的方式洗淨雙手。

6. 捧:雙手捧水將水龍頭開關沖洗乾淨。

7. 擦:以擦手紙擦乾雙手,將擦手紙丟入腳踏式的垃圾桶內。

 

延伸閱讀:

l  認識感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