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顧

作者:侯春茹 2016/11/21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身體的天然覆蓋物,可防止細菌和病毒長驅直入,防止體內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流失,以及保護身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避免受到外界物質的傷害。皮膚會隨著身體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而改變自己的顏色和狀態,觀察皮膚的變化就會查到疾病來襲的蛛絲馬跡,例如黃疸的皮膚和眼球會出現明顯的黃色、血氧過低的嘴唇與指甲會出現發紺(藍紫色)。

皮膚也會受心情的影響,例如抑鬱的皮膚可能會出現色斑或痤瘡等,甚至有些皮膚病也是由於情緒所引起的。因此皮膚是人體身心整體狀態的晴雨表,可及時瞭解身體中隱藏的健康問題。

       皮膚雖然只是一層薄薄的皮,但其構造非常複雜,其功能包括屏蔽作用、調節體溫、吸收外界物質、負責一般感覺、分泌和排泄作用等。皮膚由外到內的構造與功能如下:

構造

功能

¯

表皮

角質層

可以阻擋皮膚水分外逸,角質層內含具吸濕能力的保濕因子,可保持皮膚柔潤。

透明層

只存在於手掌和足底,可中和外來的鹼性物質。

顆粒層

具有折射光線、保護水分的作用。

棘細胞層

負責聯絡其他細胞、輸送養分,具有傳輸功能。因其細胞間聯繫緊密,可抵抗外力的摩擦。此層含有許多感覺神經末梢,所以可以感知外界各種刺激。

基底層

含有黑色素,可阻擋陽光的輻射,保護真皮;能吸收熱量、儲存熱量;能不斷產生新生的表皮細胞,對表皮有更新作用。

真皮

乳頭層

含有微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劃破乳頭層就會感到疼痛和出血;能感受觸覺和負責將氧氣與養分送達皮膚,並排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含豐富的水分,與角質層的含水狀況影響著皮膚的彈性,皮膚老化時,乳頭層細胞會萎縮。

網狀層

由粗大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及網狀纖維組成,富彈性。因年齡增長、陽光曝曬和缺乏保養,纖維會萎縮變形並失去彈性,皮膚呈鬆弛狀態而出現皺紋。

皮下組織

含有大量的脂肪細胞、血管、神經、皮脂腺、毛囊、淋巴管與汗腺,具有緩和與保護作用,還可儲存熱量。皮下脂肪過少時,皮膚易鬆弛,缺乏彈性。

附屬結構

皮脂腺、汗腺、毛髮、指甲。

二、常見的皮膚問題和簡易的照護措施

       皮膚可反應出許多身體的健康情形,如顏色變化、粗糙度、斑點、搔癢等,疾病、受壓或受傷都可能造成皮膚的局部變化,尤其是老年人的皮膚非常容易受損,照顧者在照顧皮膚有病變的個案,應遵循一般預防措施(例如洗手),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皮膚問題

原因和症狀

簡易的照護措施

搔癢

l  皮膚乾燥會引起搔癢。

l  精神或情緒不穩。

l  皮膚較敏感,貼身穿羊毛或化纖質地的衣服會感覺很癢。

l  對氣溫變化敏感,而產生季節性搔癢。

l  運動過後,皮膚溫度迅速升高,可刺激末梢神經引起搔癢。

l  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肝臟病、內分泌異常等患者,常會出現搔癢。

l  感染、不良飲食習慣、藥物、食物過敏及寄生蟲,都會引起全身或局部搔癢。

l  在無傷口的皮膚上擦保濕和水溶性乳液。

l  平時不要使用太燙或太涼的水洗澡。

l  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沐浴乳或護膚品。皮膚太乾燥時,可用溫水清潔,避免使用肥皂。

l  儘量不要暴露在溫差急遽變化的環境中。

l  穿棉質的貼身衣服。

l  勿使用指甲抓癢,容易抓破皮而引起感染。照顧者可使用指腹按摩的方式,來代替抓癢。

l  注意飲食,避免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蛋製品等。

l  保持情緒平穩。

痱子

由於汗腺導管阻塞和排泄障礙,常發生於炎熱的夏季,經常生活在溼熱地方,常見於嬰幼兒、久臥床的人、維生素A缺乏者。

l  加強室內通風、散熱。

l  衣著要寬鬆。

l  勤洗澡,勤換內衣。洗澡時不要用熱水燙。

l  貼身衣服要選擇透氣性好的質地,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l  如已經長了痱子,可用痱子粉外抹。

l  如有續發性感染時,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添加抗生素藥膏,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斑形成的原因可分為:

l  外因:外傷、日曬、衰老、使用不適當的護膚品等。

l  內因:遺傳、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服用某些藥物引起的色斑等。

l  減少紫外線照射時間。

l  日常生活注意多喝水,可維持肌膚新陳代謝所需的水分。

l  出門前記得擦防曬乳液或隔離霜。

l  補充維他命C、E、A等。

l  在天熱時要勤洗澡、勤換衣服,穿寬鬆透氣的衣服,減少汗斑的產生。

l  癤生長的原因:包括皮膚不清潔、擦傷、溫度高、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差。皮膚上的細菌侵入毛囊和汗腺,產生大量的毒素,而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形成癤的中心。

l  癤的發展過程:剛開始時發炎部位出現紅、腫、痛的小結,之後逐漸腫大,呈錐狀隆起於皮膚。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的範圍擴大。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逐漸消失而癒。

l  預防癤的發生

  *    保持皮膚的完整性避免擦傷。

  *   保持皮膚的清潔。

  *   加強室內通風、散熱。

  *   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l  若已長出癤

  *   保持周圍皮膚清潔,可選用75%的酒精塗抹在癤的周圍,防止感染擴散到附近的毛囊。

  *  對未成熟的癤,不能擠壓,以免感染擴散。

  *   注意休息,補充適當的維生素。

  *   在醫師指導下可外敷魚石脂軟膏、紅藥膏或黃金膏,還可用磺胺藥或抗生素治療。

多數的黑痣為良性,易發生癌變的痣的特點:痣的邊緣不整齊,痣的邊緣變得模糊不清,痣在短期內突然變大,痣的周圍發紅發炎或顏色突然加深,周圍突然出現數個小黑點,痣的表面突然變粗糙、出現糜爛、滲液、出血等,出現衛星狀的痣,突然出現癢痛的感覺。

l  仔細觀察個案身上的痣,在惡變前或多或少都可以捕捉到信號。

l  趕快到醫院進行檢查。

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炎症的皮膚病,也屬於過敏性皮膚病的一種。皮膚上會出現成片的紅斑或零星疏散的小丘疹,通常呈對稱分布。濕疹的變化可有紅斑、丘疹、水泡、糜爛、鱗屑等不同的表現,一旦有繼發性感染,就有可能產生膿疱等皮損。引起溼疹的原因包括環境、感染、藥物、憂鬱、疲勞、失眠、緊張、情緒激動、紫外線、潮濕、寒冷、乾燥、內分泌失調、遺傳等。

l  注意皮膚衛生問題,避免抓癢及肥皂、熱水燙洗。

l  穿棉質內衣。

l  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充足的睡眠。

l  多運動、多鍛鍊,增強抵抗力。

l  注意飲食,避免刺激、辛辣食物。

疱疹

泡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皮膚表面會出現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泡。老年人身體免疫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泡疹。

l  增強身體免疫力。

l  預防感染,用肥皂洗手,戴手套。

l  物品應分開使用,避免感染他人。

l  應到醫院皮膚科診治。

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造成,可透過接觸傳染,長疣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接觸到病毒,而在皮膚表層出現乳突狀增殖、粗糙變硬等症狀。

l  不要使用搓澡巾用力搓皮膚,若皮膚表面有微小破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引起感染。

l  物品分開使用,避免感染他人。

l  毛巾和衣物要定期消毒,水煮或用微波爐消毒,僅僅曝曬是不能殺死病毒的。

l  不要搔抓,以免皮膚出現破損給病毒乘機而入。

l  勤洗手,勤換內衣。

癬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透過直接接觸或間皆接觸傳染,例如接觸癬患者的衣服、用具等,或腳部有癬用手觸摸後,不洗手而觸摸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溫熱季節和潮濕地區容易發病。

l  感染預防:勤洗手、戴手套。

l  保持皮膚乾爽,避免潮濕。

l  用物分開使用,避免感染他人。

l  到醫院皮膚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