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春茹 2016/12/3
一、壓瘡發生的原因
壓瘡發生的原因是組織長時間受到過度的壓力而導致組織潰瘍,這些潰瘍也可稱為褥瘡。發生壓瘡的主要兩個因子包括組織受到的壓力大小和受壓時間長度。組織受到壓力會產生變形,若此變形導致血管的血流阻塞,使得週邊的組織細胞得不到氧氣和養分,則組織細胞就會受到傷害而漸漸壞死。下表列出導致壓瘡的主要因子和相關因子。
發生壓瘡的因子 |
說明 |
||
主要因子 |
機械力 |
壓力 |
l 大的壓力,一段時間周期內就可能發生壓瘡;小的重複性壓力,也可能會發生壓瘡。l 濕度會增加皮膚和床單的摩擦力,當病人躺在床上,照護者在拉動床單時,皮膚和布料之間的摩擦力會導致表皮受損,尤其是老年人的皮膚彈性變差,很容易受傷。 |
剪力 |
|||
摩擦力+濕氣 |
|||
受壓時間 |
|||
其他相關因子 |
皮膚溫度 |
皮膚溫度每增加1oC組織細胞的代謝需求和耗氧量就會增加10%。 |
|
年齡 |
年齡增加,皮膚的彈性和強度會減低,容易破損。 |
||
感染 |
感染可能會導致體溫上升,代謝需求增加和導致營養耗盡。 |
||
體型 |
脂肪和肌肉較少的人,在骨頭突出處的壓力比較大。 |
||
膠原蛋白形成 |
精神壓力、脊髓損傷或年紀大等因素容易導致身體製造水溶性膠原蛋白,這種蛋白組織的強度較低且不穩定。 |
||
營養 |
營養不良會導致脂肪和肌肉組織減少,則骨頭突出處的壓力會比較大。 |
||
纖維蛋白溶解活性 |
局部缺血或摩擦力會降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導致纖維蛋白累積而堵塞血流。 |
二、常發生壓瘡的部位
皮膚、肌肉、脂肪,甚至是骨頭都可能發生壓瘡,最常發生壓瘡的部位為骨頭突出處,這些地方的肌肉和脂肪組織很少,因此組織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大,例如耳朵、肩膀、肩胛骨、胸脊椎棘突、髂嵴、手肘、骼前上棘、薦骨、股骨大轉子、坐骨、大腿、膝、小腿、阿基里斯腱、外踝、足後跟、腳掌、腳大拇指、內踝、腳的外側緣。1975年Petersen研究報告指出超過80%的壓瘡,最常發生在下列5個區域:骶尾骨區(sacro-coccygeal region)、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坐骨隆起(ischial tuberosity)、跟骨結節(tuberosity of the calcaneus),以及外踝(lateral malleolus)。最常發生壓瘡部位的比例,從高到低為薦骨、股骨大轉子、足後跟、坐骨、外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