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慈容)
進入21世紀的人們,現在的生活正處於一個科技衝擊、數位轉型的時代,數位科技的影響力,不但存在於生產、製造,也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特別是台灣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考驗以來,舉凡施打疫苗的登記,確診病患的足跡登錄與調查,到遠距教學的防疫措施等等,在在證明數位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並且持續在改變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因此現代人必須學習使用新工具、提升技術,才能融入社會、方便生活。
以防疫工作為例,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供同研發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可判斷有無接觸確診者,紀錄14天內的接觸史,從曾經與確診者距離在2公尺內,接觸時間達2分鐘,APP會發出通知,提醒接到接觸通知的用戶聯繫當地衛生局,以減少傳染風險。另外疫情下宅在家,少了許多社交運動時間,有許多視訊軟體工具可供利用,例如網友熱議的五大視訊軟體:(一)Google meet:是網課首選、企業最愛,不論演講、教學或工作坊,在不同的地方舉辦,不用千里迢迢到現場參加,就可以透過這套軟體視訊進行。(二)Line:可用來聊天也可進行會議,一般都傳播訊息較多,大眾接受度較高、使用者也較多。(三)Microsoft Teams:大學授課多用此軟體,以學生帳號直接登入,只要上課前幾分鐘到線上會議室準備,即可轉到線上收聽課程,進行學習交流。(四)Zoom;(五)Cisco Webex。以上這五大視訊軟體的選擇,可依主辦活動的性質、及可容納的人數和收取費用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工具。其次遊戲軟體,也讓民眾在疫情期間,成為打發時間、轉移焦慮的寄託,年輕人互約到線上玩遊戲、開直播,增加與朋友交流互動。還有線上健身房讓無法上健身房的人,在家也可以運動流汗,還有多人模式,可以跟同住家人室友或朋友同樂。更有防疫旅館和軟體業者合作,共創商機,使防疫旅館搖身一變健身房,讓隔離管理的人也能上滿健身課。另外像搭乘高鐵、台鐵,透過app從購票、取票不用到現場辦理,用非接觸性的方式,方便又安全。
基於需求,近年來從食衣住行育樂到金錢的管理,等等事務,我們的生活周遭有越來越多因為數位科技進步而帶來的便利,特別在疫情過後數位化加速,現代人更要加快學習腳步,增加科技技術善用工具,方便我們的生活,享受現代化的進步。